无人机作业谨防中暑风险

在无人机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,其应用领域愈发广泛,从农业植保到影视拍摄,从物流配送探索到地形测绘,无人机凭借其灵活高效的特点发挥着重要作用,在无人机作业过程中,有一个潜在风险却常常被忽视,那就是中暑。

无人机作业环境多样且复杂,在炎热的夏日,当无人机翱翔在广袤的农田上空进行农药喷洒作业时,操作人员可能需长时间暴露在高温、强光照的环境中,太阳直射,地面热气升腾,无人机操作人员不仅要承受酷热,还要时刻关注无人机的飞行状态、作业精度以及周边环境安全,精神高度紧张,持续的高温加上高强度的工作,中暑的风险便悄然增加。

在物流配送场景中,无人机需频繁起降,快速穿梭于城市的楼宇之间,夏季高温时段,无人机电机运转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发,机身周围温度升高,而操作人员在地面操控设备,同样要忍受高温炙烤,长时间处于这样的高温环境下,身体散热困难,一旦出汗过多又未能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,中暑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。

影视拍摄现场,为了获取独特的镜头视角,无人机常常要飞至高空或深入复杂地形区域,高温天气下,高空空气稀薄但温度更高,操作人员在地面长时间仰头操作遥控器,颈部肌肉紧张,身体水分流失加剧,拍摄任务有时要求无人机长时间悬停,这使得操作人员长时间处于高度集中状态,进一步加重身体负担,中暑风险随之攀升。

为了有效预防中暑,保障无人机作业安全与人员健康,首先要做好防护措施,操作人员应配备遮阳帽、太阳镜、防晒衣等,减少阳光直射对身体的伤害,携带足够的饮用水,定时补充水分,最好能饮用含有适量盐分的饮品,以维持身体的水盐平衡。

无人机作业谨防中暑风险

合理安排作业时间也至关重要,尽量避免在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段进行无人机作业,可选择清晨或傍晚相对凉爽的时候开展工作,还应注意劳逸结合,每隔一段时间适当休息,放松身体,缓解疲劳。

无人机技术为我们带来了诸多便利与可能,但在享受其带来的高效服务时,绝不能忽视中暑等潜在风险,只有做好充分的预防措施,才能让无人机在安全的轨道上持续发挥其巨大优势,为各个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,同时确保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,实现无人机作业与人员安全的双赢。

相关阅读

添加新评论